国际物流巨头运费上调,牵一发而动全身!
发布时间:2025-04-03 00:57:44
国际物流巨头运费上调,牵一发而动全身!近期,国际物流市场风云变幻,多家国际物流巨头纷纷宣布运费上调,海运和空运领域均受到冲击。这一变化犹如投入市场湖面的巨石,激起层层涟漪,从运输企业到进出口商,再到普通消费者,无一不受其影响。在空运方面,UPS 自 2025 年 3 月 16 日起,对中国内地、香港和澳门发往美国的货
国际物流巨头运费上调,牵一发而动全身!
近期,国际物流市场风云变幻,多家国际物流巨头纷纷宣布运费上调,海运和空运领域均受到冲击。这一变化犹如投入市场湖面的巨石,激起层层涟漪,从运输企业到进出口商,再到普通消费者,无一不受其影响。
在空运方面,UPS 自 2025 年 3 月 16 日起,对中国内地、香港和澳门发往美国的货件征收每磅 0.29 美元的额外费用。对于依赖空运的高价值、时效性强的货物,如电子产品、高端服装等行业而言,这无疑增加了运输成本。以一批从中国运往美国的价值较高的电子产品为例,若重量为 1000 磅,仅 UPS 这一项额外收费就达 290 美元,这部分成本大概率会转嫁到产品价格上,削弱产品在美市场的价格竞争力。
海运领域的调整更为显著。马士基、MSC、赫伯罗特等行业巨头纷纷上调远东至地中海、北欧航线的 FAK 费率。马士基从 2025 年 3 月 31 日起,20 尺箱*高达 5040 美元,40 尺箱*高达 6300 美元;MSC 和赫伯罗特则从 2025 年 4 月 1 日起执行新费率。不仅如此,马士基还调整了中国、中国香港到肯尼亚的旺季附加费(PSS),自 2025 年 3 月 17 日生效,不同集装箱规格收费不同,这对从事中非贸易的企业影响不小。
从市场大环境来看,此次运费上调并非偶然。此前,运价在半年多时间里一路下滑,进入 2 月份,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(SCFI)连跌八周。截至 3 月 7 日,SCFI 指数上周继续下跌 5.2% 至 1436.30 点,欧美四大远洋航线均下跌。在春节后传统淡季,部分航线甚至出现 “现货价格低于长协价格” 的倒挂现象。船司为缓解成本压力、改善盈利状况,选择宣涨策略。
然而,船司能否顺利实现涨价目标充满变数。这主要取决于 4 月货量回升力度与运力收缩节奏的匹配度。若货量复苏不及预期,或停航力度不足,欧线运价可能面临 “有价无市” 的尴尬局面。例如,市场上货代公司对此次涨价反应不一,部分表示实际运费并未显著上涨。这是因为市场供需关系、地缘政治局势等因素都会影响运价的实际执行。
运费上涨带来的连锁反应不容小觑。运输成本上升首当其冲,进而推动商品价格上升。韩国到欧洲的海运费上涨约 20%-30%,美国航线的运费涨幅预计在 1000 至 2000 美元之间,这些成本*终都会反映在零售商品价格上。以家具行业为例,从亚洲运往欧洲的家具,因运费上涨,到欧洲市场后价格可能提高不少,消费者购买同款家具要支付更多费用。
通胀压力也会因运费上涨而加剧。运费上涨是全球供应链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,再加上燃料成本飙升、港口拥堵等问题,整体通胀水平可能上升,进一步压缩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。对于依赖海运的行业,如电子产品、汽车、跨境电商等,影响更为直接。跨境电商企业利润微薄,运费上涨可能导致部分小型企业经营困难,甚至放弃某些海外市场。
面对运费上涨,消费者可能会考虑选择铁路或公路运输等替代方式。但这些替代方式存在局限性,铁路运输在运输时间和运输线路覆盖上可能无法满足所有需求,公路运输则受限于运输距离和运输量,且成本也不一定低。
对于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,需要密切关注船司动态和市场变化,提前规划运输方案,与供应商、客户协商分担成本,或寻找更具性价比的运输组合。在当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,灵活调整经营策略,才能在这场运费变动的浪潮中稳健前行。